***如你是苏东坡你会选择从政吗?为什么?
我会的。
第一,那个时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不从政可惜了。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承认宋朝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文人处罚最轻的时代。这个时代从政风险最小,起码不会有诛灭九族的危险,个人生命危险一般也不会有。君臣共治的局面比较好,起码没有岳飞时代朝政污秽,比较适合从政。
第二,文人都有施展抱负的心理与情结。文人哪怕没有政治才华的李白都有政治抱负的心理与情结,何况有抱负的苏东坡呢。只有政治才华得到施展,他的地位以及他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第三,从政经历有益于文学才华的施展。我们都知道,苏轼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很强的政治背景的,作品的内容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也促使他的作品更加有韵味、有内涵、有深度。不管的各个地方的诗词还是文章,总有他从政经历的影子。如果没有,可能再多在也只是柳永、冯延已这样的内容了,更多的风花雪月,诗酒情歌,没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深度,没有“千里奔波,无处话凄凉”的柔情。所以王维、韩愈、岑参、辛弃疾等等作品更加有深度,让人动容,更容易出千古佳句。
一定会!
苏东坡,宋词豪放派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但他的主业是做官,从25岁进入官场直到65岁病逝,一生为官,即使在三次贬谪中,都还是有虚职的。在官场40年生涯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保持一颗从容之心,爱民之心。
苏东坡是做官的成功者,他是一个任何时候都想有所作为的官,他的品质始终光明磊落。在他的任职上,没有不作为的记录,也没有乱作为的记录。
苏东坡他是个诗人,是诗人的官,他常怀悲天悯地之心,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总是想着知民情、纾民困、助民乐,认为不管到哪里,作为一个主持一方的封疆大吏的职责范围,首要的任务是保一方平安、稳定,在平安无事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使百姓富足,使国家税收增长,不能交白卷,不能对不起当地百姓,对不起朝廷,对不起自己。“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他的心系百姓、爱民如子的精神境界,很值得人们学习。那个年代,能有他这样的高境界、高水平的中高级领导确实不容易。总之,他的官声全国闻名,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文官、好官。
谢邀,诗经女孩来回答。如果我是苏东坡,当然选择从政啦,虽然做官做的不咋滴。但是你们看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词,有哪些是无名之辈写的呢?
如果苏东坡不从政,史书就不会有记载,那么,世界上就少了一位文人,而是多了一位厨子!
苏东坡21岁那年,陪父亲去赶考,结果名动京城。欧阳修是当时的主考官,觉得发现了一人才。正当苏东坡要大展宏图之际,母亲去世了。二兄弟于是随父回乡奔丧。
1059年十月,苏轼守丧期满回京。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9年,刚刚登上皇位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
急于求成的王安石不顾一切,铁腕变法。他容不得任何反对的声音,罢黜谏官,打压舆论,排除异己,任用小人。苏东坡不干了,当然上书反对!
王安石和欧阳修惜才,没说啥。但是王安石得罪人太多,下台了。苏轼自然成为那些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大宋的著名的文字狱就出来了,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1085年,神宗崩逝,年少的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起用保守派老臣,司马光拜相,苏轼被急诏入京。
王安石失败了,司马光上台了,按说苏东坡应该受到重用了。结果苏东坡又不顾众人反对,开始贬斥保守派的做法,于是犯了众怒,被贬梅州!后来一直开启了被贬的人生!
你说官场上不见风使舵也就罢了,这出尔反尔才是官场大忌!所以说苏轼做官一心为民,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地位,体察上级领导的心意,这官能做的稳吗?
1081年,44岁的苏东坡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前往被贬官的第一站——黄州。
他跟朋友要了块荒土,穿上芒鞋布衣,清草除石,引流灌溉,锄地松土,插秧播种,吃着亲手种的粮食。
爱吃的他凡事亲力亲为,他给猪肉做了一首诗,从此东坡肉以他命名了。
我很乐意接受邀请来解答这个话题。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和他所处的封建社会有哪些历史的局限性。
一、苏轼生平
据史料记载,苏轼生于北宋中期(1037年1月8日——10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风翔、杭州、密州、徐州、胡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微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题材广阔,清新豪建,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族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画,尤子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所处时代择业的历史局限性
苏轼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文学家,自幼年就开始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一直信奉的就是儒家思想,以“学而优则仕”为基本遵循;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崇高信念,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所以,“安身立命,求取功名”是处在封建社会每个读书人的不二选择。再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受社会分工、社会定位的历史局限,搞文学的、搞书画的,不像现代发展成了独立的职业,受人尊崇。在古时,写写画画、诗词歌赋只是文人墨客的日常消遣去做的事。更何况苏轼天姿英睿、才华横溢,而且心怀远大理想和抱负,求仕为官,步入仕大夫阶层是他的必然选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记得有位名人说: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你作到什么,而在于你做过什么。诚然,苏轼一生经历了好几次仕途上的艰难坎坷,先不为“新党所容”,后又不被“旧党见谅”,这样的遭遇无疑破灭了他实现政治乌托邦的理想。然而,苏轼并没有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消极避世,他用乐观旷达的心胸以及积极的行为,告诉了人们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不论在何处何地做官,苏轼永远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为民***,为民赴难,为民而乐。我想这便是苏轼为官的哲学理念。
总之,苏轼的入仕之道使天下百姓多了一位知民疾苦的好官;而且受仕途风波浸染催生出一个集文学家、哲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为一身的杰出全才。堪称“千古风流人物”。
解答到此,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记着关注我哟 谢谢!
好的,今天我来回答:“***如你是苏东坡你会选择从政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我是苏东坡,我会选择从政,理由如下:
一、如果不从政,作为苏东坡应该也会过得不错。别忘了在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诸多头衔之下的苏东坡还是一个生活家。苏东坡会酿酒,会做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吃的方面足够营养、美味;闲时写写字、写写文章、作作画,苏东坡的书法、绘画、文章只要拿出任何一样去卖钱,就足够丰衣足食了。更何况苏东坡才艺多多,吃穿用根本不用愁。当然,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不过,这只实现了“小我”,这样的人生过于自我、自私。
还是打个比方吧。一个在校学习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不当班干,其实一点不影响他的优秀,老师还是会很喜欢他,同学也还是会羡慕他,家长也还是会以他为荣。只是他会缺少一些独特的东西。比如:胸怀、情怀、格局、气度、气节、风骨、责任、担当……总之,会少一种叫人格魅力的东西。
二、作为苏东坡择选择从政,那是人生的使命。苏东坡的使命当然是写诗、写词、写散文,但,如果不从政,不经历官场沉浮,三起三落,怎会有他那首气壮山河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词作,怎会有流传至今的经典散文《赤壁赋》。
三、作为苏东坡选择从政,那是人生的修行。官场是人生的修炼场。古人不是说了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皆文章”。
四、作为苏东坡选择从政,可以为老百姓做很多实事与好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
五、作为苏东坡选择从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作为全才的苏东坡可以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各个领域影响一大批艺术家和追随者。
六、作为苏东坡选择从政,其实就是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综上所述,作为苏东坡,面对选择,我仍会选择从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需要勇气和担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需要胆识和智慧。生活伤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我是苏东坡就让我做一个永远的理想主义者吧。